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設立的中央級農業科研機構,是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是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是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擔負著全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公益性、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 03.262023習近平向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促進復蘇需要共識與合作。
- 03.262023習近平向巴西總統盧拉致慰問電習近平表示,頃悉盧拉總統罹患流感和肺炎,不得不推遲訪華,我謹向你表示誠摯慰問。祝愿總統先生早日康復,歡迎你在雙方方便的時...
- 03.222023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普京在喬治大廳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 03.212023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當地時間3月2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聯邦政府大廈會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 03.162023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主旨講話 蔡奇出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
- 03.15202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全文)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
- 03.282023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調研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3月24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赴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調研。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農業農村部總...
- 03.282023吳孔明調研都市所和成都中心?3月23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調研都市農業研究所和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現場察看都市所育種加...
- 03.252023吳孔明調研沼科所3月23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一行調研農業農村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并為中國農科院農村能源與生...
- 03.202023中國農科院與大北農集團深化飼料科技戰略合作3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與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簽署科企戰略合作協議和“飼用微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
- 03.202023胡昌升在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和蘭州牧藥所調研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昌升今天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調研時強調
- 03.172023《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2)》在京發布3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2)》綠皮書。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

研究闡明球毛殼菌對新疆連作棉田土壤微生態的影響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闡釋了球毛殼菌優化棉花連作土壤的作用機制,發現球毛殼菌可以增加連作棉田土壤細菌群落物種豐度和多樣性、提高土壤酶活性、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
時間:2023年03月27日
- 03.212023研究揭示施肥管理調控紅壤氮素轉化過程的微生物學機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土壤培肥與改良創新團隊基于紅壤旱地長期定位試驗,揭示了施肥管理調控土壤氮素供...
- 03.202023研究提出線粒體基因組組裝新策略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提出線粒體基因組組裝新策略,發表了7個高質量的高粱細胞器基因組,揭示了高粱線粒體...
- 03.202023研究揭示干旱對糯玉米產量及品質的影響機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與新技術團隊通過對比實驗分析干旱對糯玉米不同生育期影響,發現干旱首先阻礙...
- 03.172023研究解析山欄稻抗旱分子機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基因安全評價與檢測創新團隊與國內科研單位合作,解析了山欄稻抗旱的分子機理,建立了山欄稻...
- 03.152023野生稻基因參與新的水稻粒長調控途徑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了一個來自野生稻的新的基因位點,可以提高...
- 03.132023科研人員系統解析西瓜果實香氣形成的代謝基礎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西瓜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西瓜果實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積累模式及遺傳變異的分...
- 2023.03.28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 研究發現納米介導雙鏈RNA可防治番茄潛葉蛾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入侵生物預防與監控創新團隊針對新發重大入侵害蟲番茄潛葉蛾,研發了納米介導雙鏈RNA的應用體系,為后續利用RNA干擾技術防治番茄潛葉蛾奠定了基礎。
- 2023.03.27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挖掘產業優勢 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拓展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發揮返鄉入鄉創業人群聯農帶農優勢……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2023.03.27光明網 [光明網] 《追夢南繁》“追光者”徐志紅:光的盡頭有甜蜜的彩虹?瓜瓤紅橙黃三色相間,切面像一道美麗的彩虹。這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三亞南繁基地里誕生的“彩虹西瓜”。
- 2023.03.27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林果專家扎根一線事跡搬上舞臺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河南省寧陵縣聯合舉辦的大型現代豫劇《黃河故道梨花開》演出活動在京開幕。該劇由河南省寧陵縣創作編排,以豫劇形式生動講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一代代林果專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
- 2023.03.2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調和”健康生活《GB/T40851-2021食用調和油》標準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實施。近一年來,“新國標”下的調和油行業出現了哪些積極變化?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調和油?調和油生產企業如何健康發展?記者日...
- 2023.03.27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 研究發現水稻抗稻瘟病新分子模塊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聯合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鑒定了一個由類泛素蛋白和轉錄因子蛋白組成的水稻抗病分子模塊,并揭示了該模塊參與水稻基礎免疫反應以及抗病蛋白信號通路的工作機制,有助于深入理解“...
- 2023.03.27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 國際首個雙生病毒—植物—昆蟲數據庫構建成功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其他科研單位,構建了國際首個雙生病毒—植物—昆蟲數據庫。該數據庫提供了最完整的雙生病毒、寄主植物
- 2023.03.27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報] 野生稻基因參與新的水稻粒長調控途徑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了一個來自野生稻的新的基因位點,可以提高栽培稻粒長和粒重,揭示了新的水稻粒長調控途徑
- 2023.03.26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 第十四屆全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在??谡匍_近日,第十四屆全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在海南??谡匍_。圍繞“科技支撐土壤三普”這一主題,來自農業農村部、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有關領導
- 03.272023玉米產業專家團部署2023年重點工作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玉米產業專家團召開2023年度工作部署會。會議傳達學習了吳孔明院長在“產業專家團啟動會”上的講話精神,研討玉米產業專家團責任專家與專家工作站職責任務,明確了2023年度工作方案。
- 03.242023作科所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3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以及中國農科院干部大會精神。
- 03.222023鄭果所與金華市共建“浙江丘陵山地特色果樹研究中心”?3月16-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與浙江省金華市共建“浙江丘陵山地特色果樹研究中心”。
- 03.222023以科技力量釀造首都“甜蜜事業”每年繁花盛開的季節,在北京密云的山林間總能見到一位儒雅睿智的“養蜂人”,他就是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吳黎明研究員。
- 03.222023灌溉所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3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召開2023年第1次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干部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
- 03.172023鄭果所與靈寶市深化試驗站合作3月16日,中國(三門峽)蘋果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河南三門峽靈寶市召開。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與靈寶市簽署深化靈寶試驗站科技合作協議。
胡向東 王國剛 崔麗:[農經觀察36期] 怎樣才能讓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那時的農村會是什么樣?如何推進實現?12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辦第36期農經觀察,會議以“加快推動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的對策建議...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時間:2023年01月05日
- 胡志超:淺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農藝融合要點糧油作物復合種植是通過創新種植農藝,解決我國糧油爭地的矛盾,實現挖潛保供與可持續發展相統一的重要途徑。以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為主體的糧油復合種植技術模式,能在充分發揮根瘤固氮作用及邊際效應的...
- 劉翀:鄉村數字化技術內核驅動人居環境治理進入新時代數字鄉村是傳統鄉村演化的更高版本,以數字化技術為導向、信息化平臺為承載合力推進鄉村建設是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提升的強大助力,也是實施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任務,更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近日,...
- 楊其長:以都市農業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鄉村產業興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工作,聚人聚氣,實現鄉村繁榮與全面振興。然而,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單純依靠傳統農業生產難以實現農民致富,必須探索新的產業形態和增效動能。...
- 03.242023
- 03.232023
- 03.222023
- 03.172023
- 03.162023
更多重要通知 +
- 12.022022
- 10.312022
- 08.102022
- 07.052022
- 06.202022
更多重要通知 +
- 01.132023
- 06.062022
- 03.242023
- 03.232023
- 03.222023
更多人才招聘 +
- 09.262022
- 09.212022
- 06.172022
- 03.252022
- 07.152021
更多招生信息 +
- 03.172023
- 03.152023
- 03.102023
- 03.062023
- 03.012023
更多學術會議 +